牛缺草鼓掌,随口朗诵道——
秋丛绕舍似陶家,遍绕篱边日渐斜。
不是花中偏爱菊,此花开尽更无花。
众人大笑,心虚的牛缺草解释说:“这是唐代元稹写的诗,题目叫《菊花》……”
薛山微笑着说:“牛科长啊,不要‘此地无银三百两嘛!”
江寒梅接着说:“牛科长啊,你也不是‘偷银子的‘隔壁阿二嘛!”
望着难为情的牛缺草和王淼两个人,善解人意的江水兰笑着说——
“什么‘梅雪争春啊,简直是‘狼狈为奸哪,哈哈哈哈……”
王淼在和牛缺草喝酒时候,笑着问——
“牛科长,我看过这样的春联,叫做‘松竹梅岁寒三友,桃李杏春风一家……‘岁寒三友,怎么没有兰花呢?”
江水兰笑着说:“是呀,牛科长,我小兰子和小梅子是亲姊妹,怎么有她没有我呢?”
江寒梅笑着说:“不待这样欺负人的……这对联是古人写的,又不知道我们姊妹俩……”
牛缺草笑着说:“古人也知道你们是姊妹俩……”
牛缺草告诉大家,据我所知,国画之中,画家们把松、竹、梅画在一起,成为“岁寒三友”。
松竹梅合成的“岁寒三友”图案是中国古代器物、衣物和建筑上常用的装饰题材。
要探究它们究竟源于何处,又具有什么样的意旨,这却是很少有人知道的哩。
据传说,“岁寒三友”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还有一段不解之缘哩。
北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,苏东坡遭到权臣排挤,被贬至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。
刚到黄州时候,苏东坡远离亲朋好友,很是苦闷,只是寄情于诗歌,以解其烦忧。
《卜算子?黄州定慧院寓居作》这首词,就是他当时这种心情的绝好写照——
缺月挂疏桐,漏断人初静,时见幽人独往来,缥缈孤鸿影。
惊起却回头,有恨无人省,捡尽寒枝不肯栖,寂寞沙洲冷。
此后,家眷来了,朋友来了,才使他的情绪有所好转,但是,生活上的拮据仍然是很大的问题。
为了解决经济上困难,苏东坡自己开辟了一片荒地,种植水稻、小麦、蚕桑、枣树等作物。
后来,苏轼在田边筑起了小屋,在小屋的四壁上面,画上雪花,名之为“雪堂”。
在院子中间,主人又种上松、柏、梅、竹等花木。
整个小屋被苏轼装扮得很是素净和典雅,非常切合主人当时的心境。
有一天,黄州知州徐君猷前来看望苏轼,见苏轼的小屋一片萧瑟,就问起他的饮食起居——
“满眼看见的都是雪花啊,是不是显得十分寂寞了啦,显得十分冷清了啊?”
苏东坡指着窗外的一片花木,爽朗地笑着说:“风泉两部乐,松竹三益友。”
大意是说,清风吹拂,泉水淙淙,这两种声音,是两曲优美的音乐;枝叶四季常青的松柏、经历严冬而不雕的竹子和傲雪绽放的梅花,是相伴严冬最好的朋友。
在逆境中苏东坡以“松、竹、梅”自勉,依然然保持凌霜傲雪的高尚情操,使得徐君猷大发感慨,此后对苏轼更加敬仰……
薛山沉思着说:“所以,‘岁寒,在苏东坡那里,有双重含义啊。”
江寒梅则
第158章 三友和四君[1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