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记录

第201章 长辈考晚辈[2/2页]

超级教师混都市 文丝水

设置 ×

  • 阅读主题
  • 字体大小A-默认A+
  • 字体颜色
进,懂得的古诗,超过进过十二学堂的高中生。
      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,庄邻王胜龙盖房子,拿来一张红纸,叫我为他写裁写一副对联、一个横批;
      并且特别要求,要裁七小张菱形红纸上写七个字,准备贴在中脊横木上。
      对联我写的是“上梁不忘共某某,竖柱感谢毛某某”;
      横批是“自力更生艰苦奋斗”。
      七个字写什么呢?
      写“翻腾”“震荡”之类的那个年代的“流行语”不好,因为这是贴在中脊横木上的啊!
      看到室外柳絮飘飞,我立即想起我爸传授给自己的《千家诗》中的诗句,写了“春城无处不飞花”七个字。
      意想不到的是,七个字的顺序乱了,在王胜龙家盖房的小学、初中、高中生都有,就是不知道这七个字的正确顺序。
      派人找我,我当时又出去了。
      正巧,我爸从乡村集市上回来,老远就被盖房人看见了、缠住了。
      我爸说,这是唐朝人韩?写的《寒食》诗中的一句诗,全诗是——
      春城无处不飞花,寒食东风御柳斜。
      日暮汉宫传蜡烛,轻烟散入五侯家。
      应大家的要求,我爸又解释了什么是“寒食”和全诗内容;
      并且强调说:“这七个字贴在中脊房料上,好啊,让主人家记住,盖房上梁时候的柳絮飘飞的景色,还能让人产生美好的联想。”
      在场的人又夸赞我,又夸赞他。
      夸赞我其实也是在夸赞他,因为我是他的“徒弟”啊。
      因为知书,所以达理。
      我爸在把生意上“生财”的“和气”运用到极致的同时,还把“和气”运用到对待家人、亲朋、乡邻方面,赢得人们的尊敬。
      对有些乡邻“带刺”的话,爸爸既不伤人,又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语意。
      本村有一位王姓的村干部,叫王冰冰,大家都叫他“小侉子”。
      “小侉子”早年从山东逃荒要饭来到此地定居,我和他的儿子都在县城工作。
      我爸爸来县城,到我家有酒有菜;
      已经变成了“老侉子”的他来到那个儿子“小侉子”家,不要说喝酒,饭都吃不上,因为儿媳妇不孝顺。
      一次,“老侉子”用侉腔一字一顿地讥笑我爸:“到县城儿子家也能混到饭吃啊?”
      我爸望了他一眼,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——
      “我既不是南来的貊子——我们这里指南方口音的人,小华你是知道的;
      “又不是北来的侉子——暗指姓王‘老侉子,怎么混不到饭吃啊……”
      王克揶揄说:“不带这样的,牛科长,表扬自己爸爸的同时,不忘表扬自己。”
      江寒梅说:“牛科长父亲对有些乡邻‘带刺的话,牛科长父亲既不伤人,又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语意,这一点也像牛科长。”
      石榴花笑着说:“要不像,就错种了。”
      江寒梅不高兴地说:“这话有点儿粗。”
      殷英笑着说:“话粗理不粗。”
      王克笑着说:“你们喜欢粗?”
      殷英、石榴花异口同声:“我就喜欢粗。”
      叶得快、古慕德、牛缺草等都笑了起来。
      王克得意洋洋地说:“正是:‘又粗又大,老娘不怕;又细又长,老娘投降。”
      江寒梅来气了,说:“说什么啊!薛山,停车吃中饭!”

第201章 长辈考晚辈[2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