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记录

第226章 情动瘦西湖[2/2页]

超级教师混都市 文丝水

设置 ×

  • 阅读主题
  • 字体大小A-默认A+
  • 字体颜色
的好风景啊!
      在微波涟漪、柳丝拂水的湖岸边,杨柳枝叶间漏下来的光点,滴落在这一家三口人身上。
      儿子在向父母指点着什么,老人家笑眯眯地转过脸面顾盼脉脉。
      在繁茂苍郁、绿荫满庭的小金山院内,儿子拍打着“花石纲”,似乎在向父母介绍其来历,庭前两棵百年银杏似乎也在静听。
      在恍如春笋破箨、拔地而起的白塔前,儿子专门请来摄影师。
      母亲好像不同意,最后还是听从了安排,摄影师好像要求笑一笑,一家三口笑得很甜,儿子和老子眼睛笑成一条线,母亲大大的眼中陡涨秋水。
      牛缺草被同事们找去合影,遂与这一家三口分别。
      在青山隐隐的二十四桥边,在绿水迢迢的五亭桥畔,在古风幽幽的吟月茶楼前,牛缺草都没有找到他们的身影!
      后来,牛缺草从平山堂乘车返回时,才突然找到他们:儿子双手搀扶着父母,坐上了去平山堂方向的公共汽车……
      归来后,牛缺草的感受有了很大的变化——
      以前想到犹如嫦娥起舞时抛向人间的玉色飘带般的步移景换、咫尺千里的瘦西湖,眼前常会浮现妙龄女子用古筝弹奏尽消俗虑的《春江花月夜》《高山流水》;现在古筝弹奏的却是清新活泼的《拔根芦柴花》《杨柳叶子青》……
      万小梅听罢牛缺草叙述,说:“讲得真好……只是你啊,把汲取两个文明建设的目光投向瘦西湖啦!”
      沈小?疑惑地说:“这一家三口,怎知不是女婿领着岳父母呢?”
      牛缺草语塞后而智生:“瘦西湖景美人美,相得益彰,盼你们再有新发现!”
      坐检察院的车子就是快,第二天上午,牛缺草便来到了耿银才联系的一家宾馆。
      见了面,耿银才就告诉牛缺草,继作出《关于给予仲伟超同志通报表彰的决定》后,杨浦区个协又发出倡议,号召全区个体劳动者向仲伟超学习。
      牛缺草感到,这又是一个写“大块头”上“大报纸”的“由头”。
      不一会,仲伟超开着小车赶来了。
      只见他中等身材,腰别bp机,手拿大哥大。
      牛缺草想:这该是沂北县明庄村打工仔给沪上人的印象了;而“伊算是在在旧货堆里‘淘出了名堂”,则是上海市民、新闻界对他沪上十年打工结果的评价了。
      交谈中,耿银才告诉牛缺草,十年前,小仲高中毕业后到上海,打过工,做过小买卖,积累万元资金后,在包头路开设了“小江北旧货调剂商店”。
      旧货行业中,收与售的价格尚无规定的标准,全凭收购者及出售者本人的素质。
      收购者的素质不是天生的,是靠遵纪守法、勤奋好学得来的。
      小仲订阅了十余种报刊,认真学习政治、法律、法规和业务知识,不断给自己“充电”,业务水平和道德水准同时提高……
      吃过午饭,稍事休息,耿银才带着牛缺草来到“小江北旧货调剂商店”。
      店堂很敞亮,拥有一百多平方米。
      牛缺草夸赞说:“店堂不错。”
      耿银才得意地说:“像这样的店堂,还有四个分店,店面设计都是一摸一样的。”
      牛缺草颇感兴趣地问道:“万丈高楼平地起,虽然说小仲的本身基础打得好,但是,旧货市场竞争很激烈,他为什么就能立足大上海,形成‘大规模呢?”

第226章 情动瘦西湖[2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