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天上午,“天天读”时间,薛山传达了市委、市政府文件,内容是为庆祝建国六十周年,市里决定编印《运河市新人物志》。
县里分给宣传部的任务是撰写乙大锹、陆迎思两个人的传记,每篇五千字左右。
薛山说,乙大锹名闻遐迩,介绍材料很多,郑抗美、王克摩拳擦掌,决定撰写了;牛缺草、巢诗就撰写陆迎思吧。
这时候,郑抗美、王克诡秘地望着牛缺草笑,牛缺草则进入撰写陆迎思的构思状态……
殷英笑着说:“能者多劳吧……都说陆迎思不好写,牛科要多吃苦啦!”
郑抗美则不怀好意地说:“牛科长,千万不要说是我和王科长挑剩下的哟!”
薛山笑着说:“不是不好写,怕是牛科长已经进入写作状态了吧?”
牛缺草联想到八十年代初期报纸有关陆迎思的相关消息报道,笑着说:“知我者,薛部长也……我的确已经进入了写作状态,请听——
“1978年冬天,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副队长严宏昌搞‘包产到户,震动了全县、全省、全国。
“1981年夏天,长江省沂北县龙爪树公社高庄大队第五生产队副队长陆迎思搞‘定产到组,同样引起很大的震动。
“1981年8月23日《人民日报》在《长江一农民要求支持实行责任制》一稿的编者按中说,陆迎思搞‘定产到组,应当得到支持。
“提及这些,长江省沂北县的父老乡亲都会亲切地说:‘陆迎思,就是我们沂北的严宏昌啊!”
薛山称赞道:“漂亮……类比的漂亮啊!人物定位准确,又是从全国的角度啊……牛科长,就照这样的思路是写下去!”
殷英笑着说:“陆迎思,我也知道的,是这个人……郑部啊,你不要有压力啊,你要相信啊,王科是省城大学作家班毕业的……”
郑抗美笑着说:“殷部长,我和王科长都是低调的人啊……不像个别人……”
薛山笑着说:“这样就好……现在,今天就联系下去采访……”
王克笑着说:“下去采访嘛,是牛科长、小巢的事情啦……于大锹早已去世,我们只能在家找找材料,动笔写作啦!”
散会以后,牛缺草联系龙爪树乡,说要采访陆迎思,叫乡里让高庄大队通知陆迎思,在家不要外出。
牛缺草和巢诗来到龙爪树乡政府,已经上午十点多钟了。
乡政府值班同志说,陆迎思已经在高庄村部了,乡党委副书记郝秀秀、宣传委员徐晓超专门在家等候你们的。
郝秀秀担任乡党委副书记已经一年多了,她和徐晓超见了牛缺草、巢诗时候,显得落落大方。
特别是郝秀秀,没有了一点儿上几年任乡宣传委员之际的“怨妇”情绪,有的是饱满的工作情绪。
见面寒暄之际,郝秀秀兴奋地说:“徐科长啊,你要注意哟,牛科长、巢科长我们两个人的‘娘家人哟!”
牛缺草、巢诗也随即客套一番。
郝秀秀建议说:“都快要到饭点了……牛科长,巢科长,让书记、
第240章 沂北严宏昌[1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