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记录

第259章 为何叫大锹[2/2页]

超级教师混都市 文丝水

设置 ×

  • 阅读主题
  • 字体大小A-默认A+
  • 字体颜色
主动伸出的右手握了一下——赵燕子的右手冰凉冰凉的。
      赵燕姿说,乡里安排好了,到村里采访结束,到乡里来吃饭;村里也安排好了,接受采访的几个人已经在村部了。
      花小香客气地说:“我是老熟人,给牛科长带路,乡里就不去人了吧。”
      赵燕姿情绪已经稳定下来,笑着说:“‘主随客便吧……但是,花小妹你要陪不好牛科长,我拿你是问哟!”
      来到车中,见小蒋不在,花小香吃吃地笑着说:“赵燕姿是冯杈冯主席的马子哟……我发现啊,她和你牛科长关系不一般哟……”
      牛缺草神态不自然,嘴里很强硬:“你不要胡说哟,要是冯主席怀疑了,我被‘革职查办了,我唯你花小香是问!”
      小蒋来了,一路无语,不一会就到了曙光村村部。
      村党支部书记支国宝迎候,寒暄之中,就把牛缺草和花小香带进会议室。
      会议室里,椭圆形桌子周围坐满的老人和小孩,吵吵嚷嚷的。
      花小香和支国宝很熟悉,笑着问:“支书记,你们在开会吗?”
      支国宝为难地说:“听说来采访乙大锹,知情的不知情的都想来听听,今天又是星期天,不少老人带着孩子来的……”
      支国宝介绍了牛缺草和花小香,说明了来意,接着便让牛缺草说话。
      牛缺草夸赞了曙光村,夸赞了乙大锹,说了自己和花小香给乙大锹扫墓的情况,一下子拉近了彼此间的生疏感。
      发言十分踊跃,座谈会开得十分成功。
      乙大锹的女儿乙桂华,已经年过半百,头发花白,听说县里来人采访他的父亲,特地从外村赶来。根据她的回忆和介绍,再加上其他老人的补充,牛缺草和花小香弄清楚了“乙兆山为何叫乙大锹”的疑问——
      乙大锹,本名乙兆山,1913年农历八月二十日出生于沂北县利恒区双鹤乡小乙庄村——今大庙乡曙光村。
      旧社会,他做了二十多年的雇工,某产党来了,他家分得了十八亩地,才翻了身。
      他曾经动情地说过:“过去,我给人做雇工,吃尽了苦头……某产党领导我们翻了身……长了三十多岁,我今天才懂得一个大道理,就是穷人一定要跟某产党、毛主席走,才能翻身。”
      在淮海战役中,他是支前模范。
      1949年初,他从运河地区运送炮弹到淮水,途径沂北县,通过言谈,被沂北县长张大山看中。
      张大山语重心长地对利恒区双鹤乡的干部说:“乙兆山是个好同志,应该好好帮助他,好好培养他。”
      从此,在党的帮助和教育下,他更加觉悟了。
      1949年,人民政府整修米柴河。乙大锹和其他农民兄弟一样,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奔赴水利工地。
      身材高大、膂力过人、心情舒畅且又正值中年的乙大锹,浑身有使不完的劲,推车走得快,挖土锹头大,两锹一筐土,三锹装满车。
      一般人只能推他挖的三锹土,因为每一锹土都有四五十斤。
      利恒区区长兼带队人徐家书说:“兆山同志姓乙,带的锹头大,挖的泥块大,不如就叫乙大锹吧!”
      大锹之名不胫而走,兆山原名遂不为人知。
      在这次整修米柴河中,因为表现特别突出,乙大锹同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某产党。

第259章 为何叫大锹[2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