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记录

第392章 文武赋焦山[1/2页]

超级教师混都市 文丝水

设置 ×

  • 阅读主题
  • 字体大小A-默认A+
  • 字体颜色
    中午,牛缺草一行在景区附近吃了中饭后,便马不停蹄来到焦山风景区。
      途中,牛缺草对大家说,据我所知,焦山原名,在镇江东北面的长江之中。
      可能因为宛如碧玉浮于大江之中吧,所以焦山又称“浮玉山”,是国家五a级风景区。
      可能因为满山苍翠,宋真宗为纪念曾经隐居山中的东汉处士焦光,改樵山为焦山,并沿用至今。
      来到焦山,牛缺草感到山水果然天然真实。
      寺庙建筑掩映于葱茏老树之中,感觉“焦山山裹寺”的说法果然名不虚传。
      武军华说,在此之前,我就知道,焦山上的定慧寺,原名叫普济禅寺,是江南数一数二的古老寺庙了,清代的康熙皇帝南巡经过焦山时候,还亲自题写了寺名匾额。我期待看到康熙皇帝的御笔呢。
      请了一个导游,男的,四十来岁,又矮又胖,介绍时慢条斯理。
      应大家要求,他告诉牛缺草一行人说,《焦山志》明确记载,宋代真宗皇帝生病了,久治不愈。
      有一天,真宗皇帝做了一个梦,梦见一个老人走进了他的金銮宝殿,自报家门,说是东南方的隐士,名字叫焦光,亲自送丹药来,为皇上治病的。
      真宗皇帝一觉醒来,病果然好了。
      真宗皇帝把梦中之事说给臣子们听。
      有一位大臣说:“焦光是汉朝末年的一位隐士,在长江之中的樵山长期隐居。他甘于贫乐于道,朝廷三诏不起,一贯廉洁自持。”
      真宗听说之后,非常高兴,颁发圣旨,敕封焦光为明应公,立祠春秋祭祀;易名樵山为焦山;对焦山的田赋、差役,全部免除。
      在牛缺草心目中,焦山应独处大江惊涛拍岸之中。可到了之后才知道,长江已然淤积狭窄了不少,焦山与江岸之间,不过几百米的水程;并无惊涛拍岸,而是缓缓东流。
      远望焦山,高耸一塔,绮竹苍松,翠色黯然。
      不一会儿,游船就来到了对岸。
      牛缺草他们弃舟登岸,过石牌坊、影壁,来到了定慧古寺。
      导游介绍说,这就是名闻遐迩的定慧寺,始建于东汉兴平年间。
      原来名叫普济寺,宋代时称普济禅院,元代时改称焦山寺,清代时,康熙皇帝南巡,来游焦山,把焦山寺改名叫“定慧寺”,一直沿用至今。
      定慧寺四门面水而建,登岸以后就可以进入寺内。
      寺门左右,有两个石狮;门上有“长江此天堑,中国有圣人”的对联。
      牛缺草想,此圣人当指隐士焦光了。
      门后影壁上,大书“海不扬波”四个大字,导游说是明代天水人胡瓒宗书写的。
      众人在这里照相,牛缺草一边照相,一边思索,这该是佛教用语吧?
      定慧寺的主体建筑是大雄宝殿,一例的明代风格。
      在殿内,有一盏长明灯高高悬在半空,清康熙皇帝书写的的“香林”两个大字,在烛光香烟之中闪烁着。
      武军华端详着,久久不忍离去。
      大雄宝殿正中间,供奉着释迦牟尼、药师、弥陀三尊大佛。金身请自北京和五台山的三尊大佛高坐在莲花宝座上。
      焦山碑林中的墨宝非常多,稀世之宝六朝《瘗鹤铭》碑被称为“碑中之王”。
    &n

第392章 文武赋焦山[1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