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记录

第21章 宝钞,问题,解决方法[2/2页]

大明之明武帝实录 狐逍遥

设置 ×

  • 阅读主题
  • 字体大小A-默认A+
  • 字体颜色
;其实就是大明宝钞的信誉问题,要解决这个问题,必须从上而下进行改革,就是将多年来宝钞的差价进行修补,但大明的国库却不足以支撑此项任务。
      并且多年来大明的宗室等问题,为了解决这些宗室藩王们的生活问题,更是需要海量的钱财用于供养这些大明的蛀虫,这才是后期宝钞一发不可收拾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      类似于饮鸩止渴,明知这种行为会缓慢的将大明拖入深渊,却无法停止脚步。
      因为从一开始就已经埋下了祸根,再加上后期的大明天子都尝到了甜头,明知其有弊端,却依然在崩盘的道路上越走越远。
      大明的统治者为了解决自己国库问题,同时也为了减少元朝的影响力,推出了自己的货币系统,却因为朱元璋自己无知,从而将大明宝钞这种明明是为了造福天下百姓的良药,慢慢演变为坑害百姓的毒药。
      虽然中后期大明对宝钞进行了无数的改良,可其信誉的流失,早就已经让大明宝钞一文不值,归根结底还是大明宝钞失去了自己的信誉,从而让贬值一发不可收拾,最终走向了崩盘的命运。
      “爷爷,父亲,既然都说到商税了,那孙儿斗胆说一说我大明现在的问题?”
      “嗯,什么问题?”老朱疑惑道,自己的一些国策虽然有问题,需要修改,但是大的方面在老朱看来是没有问题的。
      “那就是宝钞问题了,爷爷,父亲,咱们来做一个游戏。”
      朱雄英直接从书桌上抽出来四十张宣纸,这些都是他用来练字的纸,然后又问身边的马和要了二十个铜板。
      爷爷,父亲,铜板代表二十两银子,宣纸代表四十贯宝钞,爷爷您代表朝堂,拿着宝钞,父亲您代表士商,给您十两银子,孙儿代表工农,开始先不发放宝钞,然后我和父亲做交易,这基本上就代表了民间的交易。
      全国的民间交易也就只有这二十两”
      老朱点了点头,表示认可。
      “孙儿手里的银子代表农和工做出来的各种商品,比如粮食,糖葫芦,布匹。
      这个时候父亲手里的一两银子可以换我手里价值一两的货物,这个时候双方都没有吃亏。”
      朱雄英把手里的一个铜板和朱标手里的一个铜板进行了交换。
      “然后,朝廷开始发放宝钞,刚开始对民间的影响其实不大,甚至说挺好的,既可以把元朝的影响力从百姓心中淡去,也可以方便民间交易,这个时候对百姓是有利的。”
      老朱笑了,这一点他一直都很得意,朝野上下那么多读书人,还没咱一个人有办法。
      “但是,爷爷,您发放的宝钞太多了,这就会出现一个转折点,这个转折点过后,宝钞在民间的弊会大于利”
      老朱的笑意开始收敛,这一点他也有所察觉,但是没有解决的方法。
      “爷爷,您先给父亲和我各十张纸,代表十贯宝钞,并下令,一贯钱可以换一两银子”
      老朱给朱雄英和朱标一人十张纸。
      “这时候是没有问题的,民间还会因为手中的财富增加了而感到高兴。
      一贯宝钞依然可以换取一两银子的货物。
      但是如果爷爷您再给我和父亲十张纸,这个情况就会改变。
      因为银子就只有二十两,它只能等价二十贯宝钞,一旦增加,宝钞的价值就会降低,因为宝钞严格意义上只是一张纸,本身不具备价值。”
      老朱又给了朱雄英和朱标十张纸。
      “在,这个时候,朝廷的规定就不再起作用了,因为银子只有二十两,却有四十贯宝钞。
      此时,民间会自觉的降低宝钞的价值,此时一两银子能换两贯宝钞。
      这个时候,两贯宝钞才能买到一两银子的货物。
      换句话说,发行多少宝钞,朝廷就得储备多少银子,还需要让民间知道朝廷有这笔银子,这样的话宝钞才不会贬值。”
      老朱点了点头,这一点他听明白了。
      “民间普遍把宝钞的价值降了一半,朝廷却没有改变,依然是一贯等于一两银子,并且朝廷发放宝钞的途径主要是用于官员的俸禄,朝廷物资的采购和发放军饷抚恤等等。
      这对士商的影响不大,他们依旧会以一贯等于一两银子去和农和工交易,这对于他们来说,并不会损失什么,但是对于农和工来说,这就是赤裸裸的掠夺,因为百姓无法拿着一贯宝钞换回一两银子价值的东西。”
      说完,朱雄英,把自己手上的铜板全给了朱标,从朱标手上拿回了十张纸。
      “爷爷,父亲,请看,表面上,我和父亲手上的价值是相等的,其实不然,此时我手上的东西只能购买15两银子的物品,而父亲手上的总价值是25两银子。”
      士商这些狗东西敢掠夺百姓的财富,听到这里,朱元璋狠狠的瞪了眼朱标。
      朱标哭笑不得,“爹,我只是扮演士商,又不真的是。”
      “更为严重的是,宝钞是自上而下流通的,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,官员和商人都属于上游,他们是那些最早察觉宝钞价值降低的人,为了保住自己的财富不减少,他们会把自己手上的宝钞全部拿去换东西,然后宝钞就会大量流入民间。”
      朱元璋脸色铁青,嘭的一巴掌排在书桌上,怒喝到:“他们敢。”
      几个太监被吓的腿一软,朱元璋这种状态他们见到不少,每次这种状态可是要杀人的。
      再一看老朱怒目而视的是朱标,放心了,老朱对太子可是十分爱护的。
      朱标可就不这么想了,当朱雄英让他代表士和商时,自己代表工和农时他还挺高兴的,儿子知道尊敬自己了,现在看来,这哪里是尊敬,分明是坑爹啊。
      这时,朱雄英又开始说话了,把朱标从老朱的怒火中解救了出来。
      “爷爷,他们当然敢,毕竟他们也没有做错什么事情,没有违反大明法律,他们只是在拿到宝钞的第一时间换成米粮而已,也不可能不让官员他们换粮食吧,难不成要饿死他们?”
      老朱虽然暴怒,但是听完自己孙子的话,却熄火了:“是啊,就算咱下旨也没有用,毕竟是咱用宝钞当的俸禄,官员也要吃饭,这可咋办?”
      给官员发俸禄的宝钞并不多,宝钞主要还是用在了战争中,洪武十四年以前,大明北征了三次,每次出动军队十万,民夫数十万,还有大量的粮草和其他物资,这些都需要钱来支撑,那么问题来了来了,国库没钱,元朝撤退的时候带走了大量的财富。
      再加上,老朱很爱惜百姓,洪武元年下旨免除开垦荒地三年赋税,这样一来,百姓能吃饱肚子了,但老朱的钱袋子却空虚了,每年收上来的赋税连官员的俸禄都不够,洪武五年,第二次北征后国库都能饿死耗子,没办法,老朱只能想办法,在洪武八年老朱开始发行宝钞,才能打第三次北征。
      北征是胜利了,但是抚恤和赏赐一算,这几场战争是亏的,亏了也没啥,毕竟消灭了蒙元。
      但是现在自己的大孙告诉自己,他发放的宝钞所聚集的财富,实际上是在掠夺民间的财富。
      老朱是贫困人家的孩子,自己当过和尚要过饭,知道底层百姓是多么的苦不堪言,因此他称帝后不止一次的减免赋税,就是想让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一点。
      想到这里,老朱心如刀绞。
      “大孙,你有什么办法吗?要废除宝钞吗?”
      “不,不用,宝钞自然是不用废的,只要我大明有足够的银子,让百姓知道一贯宝钞等于一两银子就可以,然后就是建立一个信用体系,或者说银行。”

第21章 宝钞,问题,解决方法[2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