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记录

第3章 布局1[1/2页]

硝烟依燃 大涛迷老

设置 ×

  • 阅读主题
  • 字体大小A-默认A+
  • 字体颜色
    (6)
      上海十六铺码头,陈坤全提着藤皮箱,登上“大福号”客轮。他现在公开身份:上海盛发文具贸易公司总经理,全名周永祥。今天这身装束,是上海地下组织特工科的创意:老式玳瑁墨镜,长长假须,白色长袍,看上去一副江湖大佬的派头。周出门时对着镜子照了照,浅笑安然。
      别看周永祥年纪轻轻,名字早已列入上海警局通缉名单。几年前他策划领导的纺纱厂女工争取福利大罢工,一连几日造成杨浦区主要交通要道瘫痪,震惊了警局,敌人几次搜捕围堵,他都成功脱险。
      周已经半年多没回家,两月前组织上将他妻儿秘密转移到苏北根据地。
      此次远赴胶州接受华东局下达的新任务,出发前上海地下组织通过内线,特意为他办了张假身份证,对于今天上级派便衣暗中护送,周并不知晓。
      由于山东胶东半岛大部分地区已经解放,上海至青岛海上航线,已被海上警卫队列为“生死要道”,盘查十分严密,只要发现有通共嫌疑者,不问青红皂白一律带走。半小时前,码头突然间增加一个排的兵力,接连扣押数名旅客。
      正在排队的周永祥小心翼翼正准备过关,检票口闸门哐地放了下来,宪兵不知何故吵吵嚷嚷,面对突如而来的变化,周不得不放慢脚步。
      —啪!啪!正在他犹豫之间,西南方向传来枪响。
      码头上宪兵顿时慌张,围聚一起,东张西望,有位军官从马路对面横插过来,大声喊:“留几个人,其他跟我过去!”一队人马往鸣枪的方向疾跑。
      关口检查松懈下来,登船的旅客重新排队,秩序恢复正常:莫非同志们在掩护我?周永祥赶紧验票通过。
      “大福号”客轮共三层客房,周永祥的头等舱设在最上层,行李放下后,他习惯地带上门,沿着通道警觉地观察周边情况,周注意到整层房间多半是耀武扬威的军官和朱唇粉腮的女人,像他这身商人打扮者寥寥无几,绷紧的心稍感轻松。
      船慢慢驶离吴淞口,周永祥回到房间,掏出随身带的上海《申报》,他没翻几页外面一阵大吵大叫:“有人跳水了!”接着传来噼里啪啦的枪响。周从床上一个鲤鱼翻身,耳朵贴着墙壁:脚步杂乱,方向难以判断,周有些放心不下,推门探个究竟。
      他走到扶梯旁听到几个人在小声嘀咕:“箱子从行李架上滑落,十盒盘尼西林散开一地,被同舱人告密,宪兵问他药品从哪来,吓得他撒腿就跑…”
      “没必要命都不要了嘛!”
      “兴许逃过一劫,这世道…”
      周永祥意识到此地不可久留,转身回到客舱。
      他侧卧床边刚要休息,又听到隔壁咚咚的敲门声:“检查证件,不许乱动。”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周赶忙从床底下找出手枪,上海地下组织已提前将武器藏进客舱。
      “抓小偷了!”这次是女人的尖叫,隔壁的宪兵跑了出去,船上再次躁动,走道上传来男女老少不堪入耳的辱骂,好歹持续时间不长,随着几句粗声呵斥,客舱逐渐恢复了平静。他猜测定是自己同志。
      为了应对随时发生的意外,周整夜没敢合眼。
      “大福号”经过十八个多小时航行,第二天中午停靠在大港码头。青岛碧空如洗,天蓝的透明,超强的紫外线像面超大的镜面,照得人不敢久仰。
      周永祥步出舱门,深深呼吸几口新鲜空气,敏锐地向岸上扫视,他的联络人有明显特征:撑棕色布伞,敞怀的白汗衫上印着一个“龙”字。不多会儿,周的目光定格在岸上一位壮汉身上,那人伫立浮桥右侧,手搭额头,向客轮眺望。
      周永祥步下轮船舷梯,攥着卷起来的《申报》,沉着稳步的沿着浮桥右边上岸。
      “先生,有城隍庙梨膏糖吗?”那汉子走到跟前低声问。
     

第3章 布局1[1/2页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