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导游带领,牛缺草一行观赏了乾隆的御碑,由夕照阁上行至观音阁,去参观四宝室。
四宝室内珍藏着金山的镇山四宝:周鼎、铜鼓、玉带和金山图。
周鼎的全称是“周朝遂启棋大鼎”,顾名思义,它是周宣王奖给北伐统帅遂启棋的青铜器。
铜鼓,口口相传,是诸葛亮创制的,它的正面可作战鼓,反面又能做炊具,老百姓称呼铜鼓为“诸葛鼓”。
在牛缺草他们欣赏“东汉铜鼓”时,导游介绍说,这是清朝时候,一个名叫魁元的镇江知府赠给金山寺的。
玉带,口口相传,说是宋朝的苏轼与佛印和尚打赌输给金山寺的。带上缀系着长方形、圆形、心形等形状不同的白色玉片,所以称之为“玉带”或“东坡玉带”。
牛缺草看到,正如到有所介绍的那样,“东坡玉带”来到人世间接近一千年了,光洁仍然如鉴。
导游指着《金山图》说:“它是由“明四家”之一文徵明所绘。”
牛缺草细看此图,只见图中江水苍茫,金山中流,左有文徵明的题诗,后有历代名人的题跋。
“曾说金山如画本,又从读画见金山。”牛缺草深深被此图题跋中的这句诗折服。
牛缺草一行随导游,来到了妙高峰的平台——妙高台。
导游介绍说,妙高台又称为晒经台,是宋元佑年间,金山的高僧佛印凿岩建造的。
妙高台历来是中秋赏月的绝佳住处。
“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。”据说,苏东坡的著名词作《水调歌头·中秋》就是在这里有感而发的。
从妙高台往南,牛缺草一行来到了位于金山东南侧山腰上的楞枷台。
导游介绍说,楞枷台,又名苏经楼。
“楞伽”是印度语,意思是“不可住”,或者说是大海中远不可达、高不可攀的一座大山。
这座傍山驳石的楼阁,建筑十分奇巧,由下而上,要经过三重楼阁。
每上一层,都感到难寻去路;但是,一开洞门,就有楼梯可登。
牛缺草他们经过一番迂回曲折,最终到达楼顶。
“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”牛缺草想到了陆游的名句。
在最高层的两间宽敞休息厅里,牛缺草他们看到许多古代名人书画和红木家具。
导游指着位居中央一座玲珑的四方亭说,就因为这个亭子里曾经陈列过苏轼遗留下来的雪浪石,所以这个亭子名叫“雪浪亭”。
在晚年岁月里,苏轼受到老友佛印法师相托,在这里写过《楞枷佛经》。因为这个缘故,来这里游览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写下了“清风明月本无价,近山远水皆有情”的古诗集句。
来到台顶厅外长廊,极目远望,牛缺草他们看到了四面碧空万里、江天浑然一色的美景,好似也能感受到了“清风明月,近山远水”的意境……
留云亭是金山视觉最为开阔的地方。由楞伽台向北沿台阶缓步而上,牛缺草他们就开始攀登金山顶峰的留云亭。
导游介绍说,据传,当年康熙皇帝陪同她母亲来游览金山,来到留云亭,看到大江东去,水天一色的壮景,情不自禁地说:“这里可谓是江天一览啊!”
为讨皇帝的欢心,随从官员恭请圣上题词。
康熙皇帝笑呵呵地便提笔书写了。
谁知他提笔忘字,当写到“江天一”时,就写不下去了。
其中有一随从大臣急中生智,立即跪着奏道:“臣今见——驾。”
&nbs
第393章 谨防人意歹[1/2页]